圈子这个事物,真的很复杂。

最早接触的应该是豆瓣物理组。当时在豆瓣认识了一些人,在物理组及其他几个周边组形成了一个圈子。一开始玩得很开心,因为会从认识的人那里获得很多及时的正向反馈吧。但是后来就意识到当时做的事情,自己玩得很开心,其实对圈外的人有很大的破坏力,相信当时有一些在物理组发帖的人也感受到了这个小圈子的可怕之处。所以后来就换了一批人关注,换了一个环境,也不再在物理组发帖。

当时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策略,只有认识的人变得更有多样性,人才可以避免进入这种局部极值,才可以防止排外的行为。换句话说,我讨厌这种小圈子行为,也最还怕自己变成这样的人。我退出集智群,原因自然也是因为有人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做了我觉得恶心的事情,还在集智群演戏演的很好,看完戏我就觉得想吐了。

社群变大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吧。人的问题在于,当外界观察一个社群的时候,常常会去关注这个社群里面的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观察方法是错误的,但是人终究是人,就会因为一个社群里面的个体的行为去外推到整个社群。所以我对于集智这个群体的判断受到了个体的影响,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当然,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远离这样自己不喜欢的人也是应该的,如果就个人利益而言,应该去思考对于自己来说,忍受自己不喜欢的人与自己从中获益这两个方面哪个有更大的力量。

如果排除掉一些道德标准。其实自己不喜欢,仅仅是因为 similarity 相差很远,这时候就算 popularity 高的人(节点),也要计算距离来考量是否要有关联。这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我以前一直对于最高效率破坏信息在群体中的传播很感兴趣,也对于如何最高效率破坏一个社群很感兴趣。以前可能会觉得破坏掉一个 popularity 高的节点更有效。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当这个节点被破坏掉之后,剩下的只要还有很多(popularityXsimilarity)距离很近的人,他们就会再形成社群。所以决定要敲除哪些个节点,例如 HR 应该挖掉竞争对手的哪些个人,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这是从一个群体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其实经常转换一些思路,结识新的人,或者重新思考跟周围的人的关系,对于防止变成那种自己讨厌的人很重要。现在而言,我会逐渐把社交的重心转到另一个方向。如果认真思考一下,其实身边有很多踏实思考的人,这些人是真正对自己发展有好处的人。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做科普,或者其他任何事情,目的都是要为自己的水平提高服务的,任何多余的复杂的东西上都不要浪费时间和经历。

我还需要告诫一下自己:一定要踏实,不要浮躁。我最近思考一下自己做的一些事情,太浮躁了。做事情东一锤子,西边一斧头,这是很错误的做法。如果有个东西认定了很重要,就做到底,不能做了一点就扔在一边。

我想起小时候我爹说过,他还怕我成为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我现在就有成为这种人的趋势。要停下来。

Update: 2017-02-05

突然想到以前在另一个群里面,里面都是一些网红,然后就退出来了。一旦这样的圈子形成了,各种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附上最近一个事件如何看待果壳网关于福岛核电站的辟谣?,以及辟谣:福岛核电站,情况真的变得“更加严重”了吗?